
编者按:是考研还是保研?想必这是困扰不少大三法学生的难题。本文结合自身经历对此予以反思,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文章来源:公众号“温度点法苑”
01 大三法学生的纠结
(1)保研的激烈竞争
随着考研竞争越来越激烈以及考研焦虑气氛的弥漫,不少同学在入学甚至填报志愿时就暗暗下定决心将来要通过保研实现自己的学术追求或者名校情结,殊不知保研的竞争甚至更为激烈。更别说相比于考研的公平的单一竞争,保研不仅需要同学多方面兼顾成为一个“六边形战士”,更要求他们在学校与机构的多重迷雾下看清保研的真正竞争规则。
保研率是一个学校保研情况最直观的描述,在保研率更高的学校获得推免资格显然更为容易。一般而言,保研名额由教育部分配给整个学校,但校内院系间的保研名额则由学校进行自主调节,因此,不仅要了解学校整体保研率,更要通过往年学院保研人数才能更准确了解到所在院系保研率。一般而言,高层次院校的保研率略高于一般院校,据笔者查阅官网等可知,中上流985的法学专业保研率在25%以上,如南京大学、复旦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厦门大学等,较低一层次的985的法学专业保研率在20%左右,如四川大学、南开大学、重庆大学、中山大学等。需要注意的是,五院四系的保研率存在较大差别,“四系”保研率较高,其中北京大学法学院保研率64%,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保研率42%,武汉大学法学院保研率29%,吉林大学法学院保研率28%;相较之下“五院”的保研率相对较低,分别是中国政法大学保研率28%,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保研率15%,华东政法大学保研率6%,西南政法大学保研率5.9%,西北政法保研率3.27%。由以上数据可知,保研的竞争还是非常激烈的,高水平院校保研率确实较高,但总体竞争程度上并不会因此变得不那么激烈。
此处笔者想提醒大家注意,在研究院校保研情况时一定要去寻找历年保研的精确信息,而不能仅仅知道一个数字。例如笔者在在高考填报志愿时,就被20%的保研率所“忽悠”,来到了一所末流985学校,后来才发现20%的保研率是整个院校的,而法学系的保研率只有10%左右。更令人失望的是,即使在我校法学院竞争中脱颖而出,去别的学校夏令营预推免也很难拿到很好的成绩,这些就导致了我们系的同学通过保研很难去往top院校。
得到外校的夏令营推免自是十分激烈,但这些的前提都在于要拿到本校的保研名额,这也不是一件易事。保研人总是被戏称为“六边形战士”,这并不是夸张。具体而言,绩点是保研到top院校的基础,每个院校的推免都会对绩点以一定的要求,而许多top学校只要每个学校绩点第一第二的学生。在名列前茅的学生中,一门课的失误可能就会与保研名额失之交臂,因此保研说稳也稳,说不稳也确实不稳。除了绩点外,“信息差”可能是保研最重要的。还记得大二时候和学姐聊天,才知道保研需要许多竞赛、论文、专利等加持,而一些这些由于灵活性大,也就存在一些操作空间,对于这方面早早熟悉的同学自然可以通过找学长学姐带队参加比赛、申请专利等在保研中加上许多分,而对此不了解的同学则可能白白丧失很多机会。相比于绩点的公开透明,这些不是光靠埋头苦读就可以的,笔者认为或许这才是保研中真正的难点。
越深入了解保研信息越会发现,保研真的不是靠自己努力就可以实现,很多时候需要一些外界的帮助来打破信息差,无论是从一些学长学长或是学校老师那里得到的竞赛科创等内部资讯,还是保研所需的文书、简历、论文优化,亦或是夏令营前的面试训练、模拟面试等,对于保研流程探索地更加全面,才能在保研道路上势如破竹。
(2)保研与考研
对于大一大二一直绩点排名较高的同学来说,到了大三都会或多或少地纠结考研与保研。若是选择保研,想保外就得面临更为激烈的全方位竞争,并且保研结果很大程度上也收到本科院校层次的限制。若是保内,许多同学心里又难以平衡,另一方面已经在一个学校呆了四年难免想换一处风景。若是选择考研,考研的选择范围自然比保研多得多,上至清北下至普通一本,选择什么学校全看自己的勇气与实力。但与此同时,考研的风险也是巨大的,一旦考不上,只能调剂或者选择二战,因此也有人说考研无异于第二次高考。
02 学硕与法硕保研选择
学硕法硕的抉择是每个法学保研er都不得不面对的事情。法硕(法律硕士)更侧重于法律实践能力的培养,适合有志于从事法律实务工作的学生。相应地,法硕在保研的考核中可能更注重法律分析和应用能力。而学硕(法学硕士)更侧重于法学理论研究和学术深度,适合有志于从事学术研究或教育工作的学生,因此学硕在保研的考核可能更注重法学理论的深度和广度。相比于法硕的通识学习,选择保研学硕的同学还需要选择研究生的方向,一般而言,各个学校的法学都会有民商法、刑法、经济法、诉讼法、国际法、法律史等研究方向,部分学校还会有比较法、教育法等更为冷门的方向。
03 保研流程、生活与考研流程、生活对比
保研和考研在流程上截然不同,但纵观整个保研考研的历程,二者确实各有优势。保研er需要从大一开始就兢兢业业卷绩点打好基础,大二大三又要卷竞赛和科创,最后在参加夏令营通过各种考察;考研er们大三才打响战争的号角,通过半年到一年的高强度努力就可以决出胜负。然而考研是一场豪赌,考上了自然皆大欢喜,没考上要么二战要么只能换条道路。
现在笔者已经上岸top3法硕,但回想一年前面临考研和保研的抉择时,我也曾纠结过,如果放弃了保研,最终考研又未能上岸,大学四年岂不是竹篮打水一场空?面临两个截然不同的选择,最根本的是要知道哪些因素对自己来说是更优位的。
拿我自己举例,本科期间在离家很远的末流985读书,心里没有怨气是不可能的,因此一直暗下决心读研时要去一个更优秀的学校。对我来说,学校title和地理位置比一个单纯的研究生学历重要得多。另一方面,更为现实的因素是我校的保研情况并不乐观。首先我校法学专业的保研率只有10%左右,每个年级九十多名学生只有十个保研名额,这里面一半是保内名额,一半是保外名额,而我由于大一时候经常逃课绩点并不十分理想,只在保研边缘,就算大三奋起直追也很难挤入保外名额中;其次,由于院校水平有限,我校法学专业保外一般最好也只能保研到吉林大学、西安交大之类的中流985,对我而言努力四年还上不了top可能性价比太低了(也可能是笔者眼高于顶hh)。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笔者最终还是决定背水一战考研,所幸最终也成功上岸了。但考研毕竟是一条风险较大的路径,因此笔者在备战考研的同时也选择了考雅思为自己留一条退路。
相比之下,笔者在本科期间有一个非常好的朋友,成绩介于保内和保外之间,六七月时我们还一起准备考研,九月时她却选择了保本校,顺利保研后从去年9月“躺平”到现在。去年九月一直到十二月,我都早出晚归地在图书馆和自习室备战考研,而她每天在宿舍躺尸,时不时在学校里散步顺便过来慰问我一下,说不羡慕是不可能的。但毕业前夕聊天时,提到当初她放弃考研选择了保研,我其实对此是有一些失望和遗憾的,因为我觉得她本可以有更好的去处,而她也说选择保内确实也有遗憾,如果当初和我一起考研说不一定也上岸top院校了。
04 本质:风险与收益的平衡
许多同学在保研和考研中纠结,其实这本质上是风险和收益的平衡。
从风险的角度分析:考研是一个竞争激烈的过程,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准备考试,且结果存在不确定性。如果未能成功,可能会面临就业压力或需要重新规划职业道路。而保研通常需要学生在本科期间有良好的学术表现和一定的科研经历。虽然保研相对稳定,但可能存在限制,比如必须在本校或指定学校继续深造,这可能限制了学生的选择范围。
再从收益的角度分析:成功考研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包括不同的学校、专业和导师,甚至不少同学通过考研实现了从二本到清北的飞跃,这为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可能的职业机会。而保研可以节省时间和精力,避免了考研的压力和不确定性。同时,如果学生在本科期间已经对某个领域或导师有深入的了解和兴趣,保研可以让他们更早地进入研究生阶段,开始深入研究。
保研和考研各有优劣,不能既要又要,既然选择了风险较低的保研,就要接受只能保到和自己原有院校层次相差不大的学校这个现状;如果选择了风险较高的考研,就得提前想好如果考研没上岸该怎么办,提前做一些plan B(如申请出国、参加秋招等)。
优质笔记&专业咨询
请点击青苗法鸣小程序
青法在线向全体青年学人进行长期征稿
秉承“有问题,就搜青法在线”理念。从专业学习、考试升学经验,到比赛训练、项目申报,再到求职经验、职场心得,全方位带动青年学人发挥“传帮带”作用。诚请大家惠赐优稿!
1.长期征稿:包括但不限于各类经验贴(如考研、法考、保研、外语学习、校园竞赛、求职实习等)、学习心得类文章( 如笔记方法、考点总结等)、实务类文章(如办案手记、法律检索技巧等)以及信息整理类原创文章(如考研数据整理与分析、就业趋势判断等等)。
2.优质选题:研究生选导师经验;
课题申报、结项经验;
模拟法庭、创新创业、科研立项等经验;
实习投递经验、工作心得;
毕业生选调、考公、律所/央企求职、面试经验;
就业形势与职场新人思考感悟;
保研夏令营、九推备战经验;考研公共课高分备考经验;考研保研数据及案例分析;出国留学申请、就读心得体会;专业学习、校园生活、期末考试逸闻趣事;本科生、研究生专业学习方法。
赐稿邮箱:qmfmbjb@163.com。稿酬等详情信息请见:!
本文责编 ✎默
本期编辑 ✎小贤
法学学术、热点争鸣、交叉学科,请认准“青苗法鸣”微信公众号
长期收稿邮箱:qmfmbjb@163.com
社群交流请添加公共微信:qmfmggwx2
付费咨询与讲座请添加小助手微信:qfxzsggw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