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全球科技创新浪潮的推动下,人工智能产业正经历新一轮变革。近日,嘉实全球产业升级基金经理陈俊杰表示,当前AI产业发展的核心矛盾正从技术突破,转向应用落地与商业化闭环,而近期行业出现的结构性变化,为投资者提供了重要观察窗口。
陈俊杰指出,AI产业已进入“渗透率提升”与“成本优化”并行的新阶段。参考美股科技巨头的轮动路径,从底层算力、云服务到终端应用的产业链条逐渐清晰,但当前仍面临两大核心挑战:一是AI芯片的高成本与大规模应用盈利模式的不确定性;二是算力扩张带来的能源消耗问题。在此背景下,产业迭代逻辑正从单纯追求模型性能,转向探索成本下降路径与应用场景的适配性。以近期引发全球关注的DeepSeek模型为例,其通过工程化创新将训练和推理成本压缩至行业标杆的1/10至1/30,同时开源策略加速了技术扩散,这种“降本增效”的突破,或将重构产业生态。
在算力基础设施层面,陈俊杰分析认为,推理算力的需求弹性正在超越训练算力。随着模型能力的边际提升趋缓,产业资源开始向应用侧倾斜,推理芯片、边缘计算及端侧设备的商业化价值逐渐显现。例如,苹果最新终端产品已支持本地化模型运算,而特斯拉通过自研芯片优化自动驾驶系统的成本效率。与此同时,国产算力供应链的成熟为行业提供了多元化选择,从先进封装到服务器国产化,本土企业在特定环节已展现出全球竞争力。
针对AI应用的落地前景,陈俊杰强调“商业化闭环”是当前投资筛选的关键标准。在搜索、广告、营销等众多场景中,AI改造带来的效率提升已形成可验证的商业模式。例如,部分云服务厂商通过AI功能推动收入增长,而智能客服、代码生成等工具类应用正在打开企业付费市场。值得关注的是,Agent(智能体)技术的演进,可能成为下一个斜率提升的领域,其与终端硬件的结合,或将催生新的交互形态。
对于市场关心的中美AI产业竞争格局,陈俊杰认为,尽管全球头部企业仍在基座模型和生态建设上保持领先,中国企业在工程化创新和场景落地上正加速追赶。DeepSeek等模型的突破证明,当技术发展进入工程优化阶段,中国在人才储备、数据资源和市场需求方面的优势将逐步释放。这种趋势在开源生态、端侧应用及垂直行业模型中尤为明显。
作为深耕科技产业投资的基金经理,陈俊杰管理的嘉实全球产业升级基金,始终聚焦技术创新驱动的机会,力争在复杂市场环境中持续捕捉产业升级红利。在他看来,AI产业逐渐从主题投资转向业绩验证期,下一阶段将重点关注三个维度:一是模型成本下降带动的长尾应用普及;二是端侧AI与现有硬件生态的融合创新;三是国产算力供应链的持续突破。这种“硬件打基础、软件拓场景”的产业逻辑,或在全球范围内重塑科技投资的价值链条。
风险提示: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投资人应当阅读《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产品资料概要》等法律文件,了解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特别是特有风险,并根据自身投资目的、投资经验、资产状况等判断是否和自身风险承受能力相适应。基金管理人承诺以诚实信用、谨慎尽责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资产,但不保证基金一定盈利或本金不受损失。过往业绩不预示其未来业绩,其他基金业绩不构成本基金业绩的保证。本产品由嘉实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发行与管理,代销机构不承担产品的投资、兑付和风险管理责任。